退化性膝關節炎

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因 #軟骨過度使用導致磨損,或是 #滑液分泌發生異常,讓關節活動度受到影響,就會產生疼痛、腫脹、發熱、僵硬等炎症反應,嚴重還會造成骨刺、關節變形,影響活動能力。 
 
 

▌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因子

 

✔️年齡:軟骨修復的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,造成退化性關節發炎機率增加,台灣70歲以上的人,約有70%的人有退化性關節炎 
✔️體重:#體重過重會使膝蓋承受重力較大,關節磨損厲害,發病率較高
✔️外傷:膝關節損傷、骨折、韌帶損傷都會加速退化 
✔️性別:「停經後的女性」會比男性更容易產生退化性膝關節炎
✔️反覆性傷害:某些特定職業的人,需要不斷進行對膝關節施壓的活動,如跪下、蹲下、提重物等。
✔️運動員:如足球、網球或長跑選手風險也較高 
✔️關節受力不平衡:姿勢不良引起肌肉柔軟度變差,或是肌肉力量下降而造成關節磨損 
 
 

▌骨關節炎有什麼症狀?

 

症狀通常是經過多年緩慢地形成。
 
以下是最常見的症狀:
✔️關節疼痛、腫脹 ,當關節活動越久,疼痛越嚴重
✔️關節僵硬,尤其是在睡覺或靜止不動後
✔️大腿肌肉無力
✔️隨著病情惡化,關節活動逐漸受到限制
✔️軟骨磨損後,關節移動時會發出咯吱的聲音
✔️出現關節變形及攣縮 
 

▌如何診斷退化性關節炎?

詢問病史,觀察關節有無壓痛、腫脹、變形、不穩定、關節附近肌肉有無萎縮無力
 
影像學檢查
X光:軟骨變薄導致關節間隙變窄,然後在軟骨下面靠近關節的骨頭會增厚,形成骨刺 (骨贅),最後變成囊腫 。
 
核磁共振:掃描能顯示拍X光片前的變化,包括局部軟骨損傷或變薄,骨內腫脹 (水腫),半月板撕裂和小骨刺。
 
 

▌ #運動治療

 

膝關節伸直運動
坐姿下,雙腳平放於地上,膝蓋呈現九十度。將小腿抬高,讓膝蓋伸直,停住維持五秒鐘,感覺大腿前側肌肉用力,接著放下。 每組做10次,一回做2組,一天做3回
 
#微蹲運動
身體靠牆,將雙腳移至離牆面一個腳掌長的距離,膝蓋緩緩下蹲,注意膝蓋勿超過腳尖。維持這個姿勢30秒,接著站回到原先姿勢。 每組做3次,一天做三組
 
平躺下 #直膝抬腿
平躺於床面,吐氣時膝蓋維持伸直的姿勢將腿抬離床面,停住五秒鐘,感覺大腿前側肌肉用力,接著放下。 每組做10次,一回做2組,一天做3回
 
#橋式運動
訓練臀部肌肉,平躺在地,雙膝彎曲,腳踩地面,然後向下壓腳後跟、抬起臀部肌肉維持 10 秒鐘,全程都要把臀部肌肉夾緊,再回到原來位置,一組15 到 20 下,一回做2組,一天3回。如果覺得太簡單,可進階為單腳橋式運動。
 
牽 #拉股直肌
站姿下,一手扶牆壁或椅子,一手拉住腳踝處,向屁股的地方壓,停住十秒鐘。
 
牽 #拉大腿後側肌群
平躺下,把浴巾置於腳底,浴巾兩端由雙手抓住以維持膝蓋保持伸直,將欲牽拉側的腿抬起,感受大腿後側的緊繃感,停住十秒鐘。
 
*衛教文章僅提供您相關醫療保健知識,如遇疾病或不適情況,建議您儘速就醫
 
TOP